“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科技实力显著提升”(外媒看中国)

2025-04-05 16:33:09
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只提供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四是推进综合示范区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而那些寸草不生、渺无人烟的荒地,便自然进入到他们的视野。我们也正是担心,兰州没有那么大的经济容量来消化这些地。

“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科技实力显著提升”(外媒看中国)

这些山相对市区的高度只有三四百米,表面覆盖着厚厚的黄土,上面零星有些低矮的速生植被,近山地区人烟稀少。最近天太冷,工地海拔高,气温比城区还要低,大型机械都要到中午11点左右才能发动起来,所以工期还是很紧张的。兰州四面都是山,黄河穿城而过。所谓投资220亿,造地25平方公里,只是太平洋集团与兰州市商定的远景总目标。过去5年,甘肃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年都是全国倒数第一,但作为省会,兰州市区的新房价格却高达每平方米1万元以上,甚至不逊于西北第一大城市西安,形成经济落后与房价畸高的巨大反差。

然而,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不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气质,中共十八大对生态文明有新的论述: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位兰州大学人文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抬起手腕看了看他的专业户外手表,上面显示的海拔高度是1700米。我爱人上班忙,经常在外面吃完饭才回家。

冰箱的出现,原本可以防止食物腐坏,避免造成浪费。但那天,主人临时有事出门,它从此就落寞地躺在冰箱的冷冻室里。现在都讲究健康饮食,要吃新鲜的。此外,记者采访中也发现,双开门大冰箱有时也加剧了浪费现象。

我们平时开火比较少,也不整理冰箱冷冻室,真是浪费了。李女士说,她平时没有时间购物,只有周末才到超市扫荡一次,买足一周的食品。

“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科技实力显著提升”(外媒看中国)

但李女士每周还是忍不住去买,冰箱里塞满食物心里才踏实,否则要是饿了打开冰箱看,都是空空的,就会觉得亏待了自己。我们这些不常做饭的人,一般都是在超市买点菜和主食,经常拿那种袋装的,省事,但买回来后,根本吃不完。不仅是新鲜食物,剩饭剩菜也是冰箱的常客。姜女士不舍地扔掉了存货。

回忆了半天她才想起,新婚时父母要来家里吃饭,她和老公赶紧跑到超市里采购了一堆新鲜食材。熟食、牛奶、酸奶、果酱,都是大包装的值,有的还买大送小,买二送一,结果眼大肚子小,买回家,好多都浪费。和姜女士有类似经历的人可真不少。没时间吃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20世纪70年代瑞士政府就开始鼓励使用柴油汽车,有将近30%的新车都是柴油车,而上路行驶的柴油车数量从1990年到2005就翻了三倍。对环境的保护,瑞士有独到的一面。

“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科技实力显著提升”(外媒看中国)

一方面,瑞士人自19世纪初至今一直是世界水力发电行业的中坚力量,充分利用水力资源供电。此外,政府也采取颁发消费许可证和补贴等多种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由于对森林和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得力,作为空气污染最主要元凶的煤炭和油料燃烧在资源使用中处于弱势地位,从整体上减少了能源使用的热排放,城市的空气质量也从源头上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因此,瑞士在立法上,逐渐由对资源的合理使用规范,转而对交通、建筑和取暖等排放增长较快的部门进行针对性调整,其中又以交通领域为主。资料显示,瑞士曾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出台生态城市计划,现在已有接近190个生态城市得到欧洲的认证,同时有11个城市获得欧洲生态城市的金奖,所有这些城市,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生态型社会的目标。纵观世界各国的空气污染治理历史,空气污染问题也曾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衍生品。徜徉于山水之间的火车,或紧邻波光粼粼的碧湖和葡萄庄园,或横穿阿尔卑斯白雪皑皑的峻岭和休闲山庄,其中的黄金列车和冰河列车更是瑞士观光旅游的主要线路。此后,政府又要求所有柴油车必须在2007年前安装微粒过滤器,作为反面典型,政府曾在2006年点名批评瑞士军方,声称其16000台军方柴油汽车没有安装过滤器却仍上路行驶。

另一方面,对如何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瑞士政府也最有发言权,甚至形成了特定的环保产业。编者按:最近爆发的中国多个城市持续空气严重污染事件,使中国的空气污染治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瑞士政府对企业征收垃圾处理税、能源消费税等税种,这些收入的三分之二都会被用于相应的环境项目,剩余的则被投入公共基金。目前,瑞士的空气质量在联邦层面是由国内空气污染监测网络(NABEL)持续检测,根据其2010年数据显示,自1990年至2010年,瑞士二氧化硫排放减少了85%,颗粒物质PM10减少40%,氮氧化物减少了50%,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减少了65%。

森林水资源保护得力作为著名的旅游国家,瑞士其实也是世界上受污染威胁最大的国家之一。引入经济手段体现了谁污染,谁付费,污染大,花钱多的原则,使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将环境保护置于其成本中,从而达到自愿减少污染的目的。

最新数据显示,自2000年至2012年,瑞士环境表现EPI指数中的森林覆盖率,持续排名世界第一。众所周知,瑞士的铁路系统非常发达,乘坐火车是瑞士民众最主要的一种出行方式,每天约100万人乘坐SBB瑞士联邦铁路列车,全国在使用的站台有807个,全国有三分之一职工每天乘坐SBB列车出差或通勤。令人惊讶的是,铁路交通如此发达,汽车普及率也非常高,瑞士环境却仍让人信服。与强制征税相配合,政府也积极鼓励企业进行自愿减排,上世纪90年代实施二氧化碳减排时,有1900多家企业自愿参与了该项目。

这显然是实至名归的结果。空气治理以经济手段为主正如瑞士环保专家曾提到的一样,以行政强制命令为主虽然行之有效,但更多引入经济手段已经成为污染防治改革的方向。

根据自身的优势,瑞士着力加强对森林和水资源的保护,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引入经济手段鼓励企业自愿减排钟刚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定期对各国的环境、空气污染、水质量、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等进行评估的结论,瑞士在影响人体健康的空气质量方面名列第一,最让人羡慕的就是室内空气污染和PM2.5这两个衡量指标,均高居首位。目前,瑞士正积极实施欧盟私家车排放标准,规定至2015年,汽车行驶每公里允许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150克。

在城市中,政府也大力发展有轨和无轨电车等绿色交通工具,鼓励民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还为骑自行车出行的民众提供专用车道,并在火车上专门配置可携带自行车的车厢。作为欧洲最早使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国家,瑞士实行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为此也曾拒绝F1赛事进驻。

本版特组织系列报道,介绍他国的空气污染依法治理之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最新公布的2012年环境表现EPI指数中,瑞士名列第一。例如,瑞士整个水泥行业都与政府签订了减排协议,政府对企业用于减排的黑泥等原材料实施优惠措施,以保证企业不因减排而降低经济效益。瑞士的空气污染在过去20年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瑞士向服务等第三产业的成功转移,使其现有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交通行业和家庭排放,后者如冰箱造成的甲烷排放等,工业行业在瑞士的排放并不严重。

例如,技术发展基金每年有2500万瑞士法郎用以帮助相关企业发展低排放的交通工具与生产工艺。由于国土面积不大,瑞士城市与乡村差距很小,在环境问题上基本实现一体化保护。

在这个国家,城市和乡村的边界非常模糊,亦农亦工、旅游并行的运作模式渗透到了瑞士的每一个角落。旅游交通以低碳为本经济结构影响污染防治结构。

政府对达到自愿减排目标的企业免征二氧化碳税,如果未实现减排目标,则对超出减排目标的每吨二氧化碳罚款100瑞士法郎,并要求其在下一个减排期内实现减排目标。究其原因,截至2011年,SBB所运行的3138公里铁路线,加上非SBB线路总共五千多公里的铁路线,早已经全部采用电气化,排放极其有限。

  • A+
tag: